放眼皆翰墨,与君共悦读——22级历史学2班第二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3-11-27浏览次数:

(通讯员:曾珊艳)11月22日晚,为加强同学们的思想交流、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让大家养成放眼读书的好习惯、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2022级历史学2班以邓燕老师的号召为契机,在威斯尼斯人wns888入口中国东506报告厅(毛泽东思想研究大楼)举行了第二次读书分享会,此次读书分享活动邀请到了邓燕老师和宋翔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另外,来自历史学1班的刘承仓和李昂扬二位同学也参与本次分享会。                

活动开始后,首先由班长曹莉梓介绍各位来宾,紧接着就是八位读书分享人介绍各自推荐的书目。

“我觉得研究中国历史不光要看中国人如何看中国,也要知道世界如何研究中国,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懂中国、读懂中国。”这是江天承同学向我们推荐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叫魂》一书的原因,他向我们介绍此书内容:乾隆时期整个大清帝国的权力与威望达到了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扰乱,该书通过揭示皇权如何使用政治罪使其权力凌驾于官僚常规权力之上,解释皇权与官僚权之间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一场充满政治逻辑的博弈。江天承同学对于这本书的深刻理解将未读过此书的我们也带入思考:究竟是何种原因让浓厚的不信任危机在君、臣、民三者间蔓延?操纵两种权力的中央与地方二者如何避免权力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误解?

(图为江天承同学分享书籍)

卢香云同学向我们推荐的是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把阶级斗争的事实同生产方式的演变联系起来,通过宏大的视角叙述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近代各方面的变迁,为当代学者以及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新的角度。

(图为卢香云同学分享书籍)

谢馨同学跳出专业局限,向我们推荐的是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她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很激发人的阅读兴趣,语言通俗易懂、阅读不存在障碍和压力。此外,谢馨同学特别强调的一个原因是这部书非常能引起年轻人的思考与共鸣:“人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灌输着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成才观,通过阅读余华笔下的《活着》,我们认识到创造社会价值这种看似利他的举动又何尝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归属感、让自己更好地活着呢?谢馨同学还指出,这部书描绘的场景放置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具有浓厚的电影感和历史气息,非常适合历史专业学生阅读。

(图为谢馨同学分享书籍)

刘儒康同学向我们讲述了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相关书籍的心得,他带领我们回顾社会主义的筚路蓝缕,向我们深刻论述了为何中国必将走上社会主义的根本缘由,最后他也提出了“今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也应该回到过去的三十年当中去,这样才能知道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的观点,供同学们思考与探讨。

陈星宇同学向我们推荐了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他提到,本书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即宏观的、系统的历史,也即“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历史”。

(图为陈星宇同学分享书籍)

郭家明同学为我们推荐了《霸王别姬》一书,他说到,虽然这本书的主人公程蝶衣并无家国大义的情怀,但本书贯穿近代中国历史,从清末、民国、抗战时期、解放时期、建国,再到文革时期,主人公的人生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不断地发生过山车式的变化,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为历史专业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近代史的新奇视角。郭家明同学还强调,他推荐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融美学、国学和戏曲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图为郭家明同学分享书籍)

李昂扬同学给我们推荐的是宗教经典《千禧年》,他向我们介绍了本书是从“什么是千禧年主义者”、“千禧年主义的起步与发展”、“千禧年主义如何随着历史时期的改变而改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世纪西方的宗教神学思想打开了新思路。

(图为李昂扬同学分享书籍)

刘承仓同学带领同学们拜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自序》,体味顾颉刚先生关于学问“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思想,顾颉刚先生提倡学者敢于大胆作无用的学问,认为应用并不是做学问的目的,而是自然的结果。最后,刘同学呼吁大家要静心读书。到此,分享人讲话部分结束。

(图为刘承仓同学分享书籍)

随后进入提问环节。李昂扬同学对江天承同学就“叫魂”一词的含义提出疑问;刘承仓同学向卢香云同学就陈旭麓史学研究“思想性”的体现提出问题;另外,李昂扬同学对于看书记不住的问题向宋翔老师求解,宋翔老师则认为看书没必要刻意记忆,将书中的思想、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研究“武器”,并有意识地做下札记即可。宋翔老师还向分享人提出建议,之后介绍书籍可以借鉴书评的形式,从书籍在学术史上的价值、主要章节的内容介评、对自己的启发以及自己在阅读当中发现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接下来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讲话。首先是宋翔老师发言。宋翔老师主要分享了如何去读书的问题。学习历史需要有一定的读书方法。本科阶段可以先从通史性和史料学两类书籍入手,在帮助自己建立对于中外历史发展过程框架性认识的同时,熟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历史材料的留存及整理状况。最后,宋翔老师建议同学们每天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一些基本文献。取材范围尽量广一些,经、史、子、集乃至文物、图像材料都可以稍有涉猎,以培养自己处理不同性质史料的能力。

(图为宋翔老师讲话)

接下来是邓燕老师发言。邓燕老师首先强调了同学们以读书会的形式坐在一起交流思想的必要性,接着对于读书分享会的展开形式和组织方式提出建议;其一是展开形式上希望以后问辩的形式多一点、读书报告的形式少一点;其二是组织方式上可以采用圆桌的形式拉近距离、便于问辩。最后,邓燕老师提到,读书既要通,也要深,在读懂书的同时要去深钻,读书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起点,特定问题的视角是非常广泛的。

读书会末了,宋翔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读书法》(桑兵主编)《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等四本历史学著作。至此,22级历史学2班第二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不可胜数的读书人可能所求不同、志向各异,却都能在书中找到独属于己的精神诉求和灵魂归宿。尤其是对于我们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书籍更是相伴一生的良师益友,惟有放眼读书才可未来有所建树。书页里蕴藏隽永力量和万千气象,我们徜徉其间,能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知廉耻、懂荣辱、辩是非,而读书会则带给同学们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在一问一辩中得到新的见解和思考。


Baidu
sogou